当前位置:耽美小说>情欲小说>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>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261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261(2 / 3)

说到这里,他甚至有点怀疑自己的判断。

不过既然杨韦没有喊停,也只好硬着头皮继续说下去:

“反倒是机身中部的蒙皮温度上升比较明显,其中17d传感器的数据提高了50度……”

新型隐身涂料的最高工作温度在240c以上,而耐受温度更是能达到300c的级别,并不会因为这点升温就导致不可逆的损坏,最多只是需要补涂的频繁一些。

杨韦最担心的,是另外的部分:

“直接说进气道唇口的情况!”

为了解决dsi进气道工作宽度狭窄的世纪难题,他们非常大胆地在茧包结构上使用了部分柔性蒙皮材料。

这种新玩意的高温耐受性要比隐身涂料差上不少,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飞行安全。

被打断的技术员有点紧张地咽了口唾沫,好在还是及时给出了结果:

“从前翼部分往前,就基本不受任何影响了……”

“呼——”

纵然只是短短一分多钟的时间,但杨韦再次松开手的时候,掌心都已经有些冒汗。

“所以,为什么——”

他想问的是为什么红外成像系统捕捉到的热信号如此明显,但蒙皮传感器给出的温度却几乎没有变化。

但刘永全早就预判到了这个问题,根本没等他说完:

“具体的理论部分我也不太明白,但借助磁场可以将等离子体的能量隔绝在一定的空间之内。”

之后,或许是觉得这么解释还有点抽象,于是又补充了一个此前从韩陈峰那里听到的比喻:

“就像托卡马克那样。”

杨韦也没想到自己这飞机竟然还能跟核聚变扯上关系,但思索片刻之后决定不去纠结这些细节。

而是话锋一转:

“对于战斗机来说,除了隔热以外,其实还有另外一个问题。”

他看向几乎是一片白茫茫的屏幕:

“现在雷达隐身的问题是解决了,但这么高的表面温度,对于红外隐身来说,貌似不是个好消息啊……”

你给我解释解释,什么叫惊喜?

作为一架飞机中最重要子系统的设计师,刘永全本来也略懂一些总体设计,再加上跟常浩南耳濡目染许久,又深度参与过跟达索合作的几个项目,所以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并不陌生。

看着眼前跟个小太阳般耀眼的红外成像图,他当然清楚对方的担忧是有道理的。

这种情况下,恐怕就连成片的红外诱饵都很难把导弹的锁定目标给勾走。

不过话也说回来,红外隐身从原理层面就是一大难题。

由于红外信号是由目标主动发射,而不像雷达信号一样需要电磁回波,所以其本质跟可见光探测基本相同。

实现起来的难度也跟光学隐身有得一拼。

只要航空发动机这个“通过向后喷射高温高压燃气获得反作用力”的基本逻辑不变,那么就很难实现像雷达隐身一样的效果。

实际上,因为动力水平的不断跃升,现代战斗机的红外信号反而是越来越明显的。

而另一方面,红外探测手段也有着诸如无法测距之类的缺陷,在对空领域的应用范围远不如雷达。

总之各国在这方面的态度基本突出一个佛系——

能干点啥最好,干不了啥就干脆躺平。

不过,就在刘永全准备说点什么的时候,后台系统的倒计时已经归零,提示可以进入下一步动作。

他只好暂且把关于红外特征的讨论放到一边,接替杨韦开始进行指挥:

“启动可调谐激光阵列和ach-zehnder干涉仪,准备记录等离子体分布情况……”

一架飞机的表面积过于巨大,不可能像当初在盛京那样,直接用侵入式的朗缪尔探针凑合事,而是需要非侵入式的测量手段。

如果是核聚变装置中的等离子体,一般会直接利用激光散射与等离子体中的自由电子相互作用,通过散射光谱直接测量电子密度和温度。

但通过航空发动机在飞行器表面生成的等离子体能量太低,汤姆逊散射测出来的误差比电子密度数值本身都高,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,用可调谐激光激发特定能级粒子,测量荧光强度与空间位置的关系,结合干涉条纹反演电子密度分布。

尽管每次扫描的速度很慢,还只能得到一组二维的密度分布成像,但好在空间分辨率可以达到厘米乃至毫米级且触发阈值很低,多来几次总能给出一个非常准确的结果。

随着新的指令被下达到前方操作端,固定在天花板上的机械臂很快降下,在2003号机的表面投射出两条相互平行且相对移动的绿色亮线。

光线扫过之处,原本的淡紫色荧光立即变得浓郁,旋即又逐渐恢复原状。

如同一层由荧光构成、不断由两侧向中间推进的海浪。

趁着这个功夫,刘永全又重新继续了原来的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