扶苏对此也很为难:
&esp;&esp;“其实我想过写成文章投报,但是不确定能不能过审。万一他们觉得这种事情宣扬出去不利于安稳,说不得就不刊登了。”
&esp;&esp;秦政思索片刻:
&esp;&esp;“阴嫚他们肯定能考上,等他们去学校后让他们跟校里的教授谈一谈。”
&esp;&esp;只要阴嫚找到教授,说了他们镇子这边差点酿出过顶替上学的事情,教授应该就会重视。再报告给校领导,各大高校肯定会互相通知,然后一起进行探查。
&esp;&esp;这种检查其实也不难,先让入学的新生来个摸底考试,筛出一波滥竽充数的。再派人去打听各地公安最近有没有办姓名修改的业务,对照一下录取考生姓名。
&esp;&esp;毕竟有些考生只是棋差一着没考上,这才顶替别人。哪怕摸底考试,也没法把他们筛出来,还得查姓名。
&esp;&esp;双管齐下,至少能抓出九成的顶替者。
&esp;&esp;扶苏想了想:
&esp;&esp;“也行,晚几个月真相大白,总比一直被掩埋要好。”
&esp;&esp;晚几个月的话,这批学生估计得跟新一届的考生一起入学了。
&esp;&esp;秦政其实有趁着开会提醒过其他村的支书,秦柱也给各村的大队长传过话。但是他们无法保证这些人回去之后会转达给知青,好在大部分人都是公正善良的。
&esp;&esp;所以录取通知书陆续送来的时候,他们这一片出事的倒是不多。
&esp;&esp;通知书寄来的时间有早有晚。
&esp;&esp;早的很快就拿到了,晚的一个多月还没音讯。
&esp;&esp;秦家几个倒是很早就收到了。
&esp;&esp;因为知道父亲要去南方两省的关系,他们干脆报考了南方的学校。
&esp;&esp;他们不像扶苏那次是从小学习的,半路进学能考上大学就不错了,本来也去不了首都那边极好的院校。
&esp;&esp;所以干脆也报考去南方了。
&esp;&esp;今年施行的是先填报志愿再考试,考前他们摸不准自己能考多少分。保险起见填了个觉得稳妥的学校,实在不行还能换个学校读研。
&esp;&esp;反正这年头的学校基本都是认真学的,何况扶胥几个也没打算往科研的方向走,对师资力量的要求没那么高。
&esp;&esp;商蔓问起扶苏他们要去哪个城市:
&esp;&esp;“我好像听说你家里人报了厦门的学校?”
&esp;&esp;扶苏点头:
&esp;&esp;“厦门应该是试点城市。”
&esp;&esp;而且厦门还有个厦门大学很不错。
&esp;&esp;万一回头扶胥他们想在学业上深造,可以试试去考厦门大学的研究生。
&esp;&esp;商蔓想了想:
&esp;&esp;“那我也去厦门。”
&esp;&esp;她一个姑娘家单独出门,哪怕说动了村长帮她给章邯几人也开介绍信随行,村里人估计还是会觉得不太安全。
&esp;&esp;但是跟支书他们一起走就不一样了。
&esp;&esp;正好有知青从县里回来,两人顿时止住了话头。厦门的消息是他们从女主那边套出来的,两位女主自己都没意识到说漏了嘴,他们也不好多提厦门的事情。
&esp;&esp;那知青回来就直奔商蔓家:
&esp;&esp;“孙同志和曲同志在吗?咦,秦同志你也在啊!正好,我有事和你们说!”
&esp;&esp;女主很快从里屋出来:
&esp;&esp;“什么事?”
&esp;&esp;那个知青一脸惋惜:
&esp;&esp;“你们三个怎么不去参加考试?我刚刚打听到一个消息,说是这次录取的时候会优先录取表现好的赤脚医生、民办教师和农业科技积极分子!你们要是去参加考试了,只要成绩稍微好点,肯定能上重点大学!”
&esp;&esp;他也是才知道医学院校、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有这样的招生偏向。
&esp;&esp;这一年多来,他们三个捣鼓了不少新的农业技术。虽然都是比较粗浅的那种,但上头还是给了表彰的。
&esp;&esp;比方说之前提到的滴灌技术,本位面可能是为了给女主表现机会,所以引进时比历史上晚了一些。
&esp;&esp;于是他们的滴灌技术报上去以后,对于国家来说就是及时雨。他们正在商量从国外引进技术的事情呢,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