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实上参与进来,着手解决这一系列问题。
&esp;&esp;千年的发展,贵族政治被终结,文化制度有了长足进步,生产力得到了提升。
&esp;&esp;可以说,大明确实正处在一个关键节点上。
&esp;&esp;前进一步,就将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。
&esp;&esp;至于该如何构建这个新时代,他们已经在路上了。
&esp;&esp;不论大明能否成功,都至少往前迈了一步。
&esp;&esp;想到这里,他豁然开朗,之前种种疑问都有了答案。
&esp;&esp;“好,还是景恪你讲的透彻啊,咱现在什么都通了。”
&esp;&esp;“你们放心大胆的去做,天塌了咱替你们顶着。”
&esp;&esp;朱雄英重重点头,说道:“皇爷爷放心,我绝不会让您失望的。”
&esp;&esp;陈景恪也彻底放下心来,有老朱这句话,人权部妥了。
&esp;&esp;任凭那些人如何反对,都翻不了这个天。
&esp;&esp;其实他的话并没有说完,方才说的那些都是内因,还有外因未讲。
&esp;&esp;不过既然已经说服了老朱,坚定了他的内心,也就没必要再啰嗦什么了。
&esp;&esp;剩下的等以后有机会再说吧。
&esp;&esp;又陪老朱聊了一会儿,两人就起身去了未央宫给朱标请安。
&esp;&esp;结果等他俩到了地方,却没有见到马娘娘和圆圆。
&esp;&esp;一问才知道,两人刚刚才离开回慈宁宫了,只不过走的是另一条路。
&esp;&esp;陈景恪倒没什么,每隔两三天都能见一次面,也不差这一次。
&esp;&esp;朱雄英则是唉声叹气,他可是两天没见圆圆了,实在想念的很。
&esp;&esp;朱标发福了许多,行动不便发福是在所难免的。
&esp;&esp;不过因为饮食控制得当,加上每天都会在内侍的帮助下活动,倒也不算胖。
&esp;&esp;朱标对政务倒没怎么过问,他更关心的是洛下学宫那边的成果。
&esp;&esp;还劝诫朱雄英和陈景恪:“牢记求同存异这四个字,学术的问题尽量用学术的方式来解决。”
&esp;&esp;“实在解决不了的,也没必要掀桌子。”
&esp;&esp;“需知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里,不采纳他的学说,本身就是最严重的处罚。”
&esp;&esp;两人都奉命承教。
&esp;&esp;对于解缙的事情,朱标也给出了建议:
&esp;&esp;“天下如他这般的读书人比比皆是,不尊俗流、自命清高是他们最大的缺点。”
&esp;&esp;“但他们视荣誉为生命,敢于谏言,是不错的异见者。”
&esp;&esp;“景恪经常说,当朝廷只剩下一个声音的时候,往往也是危险即将到来的时候。”
&esp;&esp;“朝廷还是需要他们这些异见者,来提供反面意见做参考的。”
&esp;&esp;“对待他们要牢记一句话,可用可信不可重。”
&esp;&esp;陈景恪心中赞叹,这番话太有朱标特色了。
&esp;&esp;他才是真的将求同存异这四个字放在心里,并应用在实践之中。
&esp;&esp;只可惜,身体原因让他过早的退出了政治舞台。
&esp;&esp;不过即便如此,他的历史评价也不会低。
&esp;&esp;又陪着他聊了一会儿,两人才一起离开。
&esp;&esp;毕竟现在朝廷政务繁忙,能抽出时间来看看已经很不容易了,不可能长时间逗留。
&esp;&esp;大明是真的忙,不只是朝廷忙,地方衙门、百姓也忙,就连藩属国也跟着忙。
&esp;&esp;朝廷忙着协调分配资源,同时利用这个大好的机会,刺激工商业发展。
&esp;&esp;地方衙门则是这些政策的执行者,同时也要及时将问题上报。
&esp;&esp;百姓则忙着赚钱,忙着迁徙,忙着去自己新分配的土地耕作,也忙着与新邻居打交道。
&esp;&esp;陈粪叉是江西一名普通的少年,最近的心情有些大起大落。
&esp;&esp;先是周围很多熟悉的同族玩伴,被迁走去了遥远的藩属国。
&esp;&esp;他听祖辈说过,十几年前朝廷就进行过一次大迁徙。
&esp;&esp;那次就有很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