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蒙古军直接战损高达一万八千余人,后续逃往中又损失近万人。
&esp;&esp;明军直接阵亡一万六千余人,不过后续追击中伤亡较小,只有两千余人。
&esp;&esp;敌军主力溃败,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。
&esp;&esp;张温等人率领余下的军队,扫荡了整片草原。
&esp;&esp;乌格齐率领残部逃往北海,蒙古最后的主力至此被消灭。
&esp;&esp;此战带来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。
&esp;&esp;大明一方自然是欢欣鼓舞,张灯结彩。
&esp;&esp;蒙古一方则截然相反,当斡亦剌溃败的消息传出后,所有人都如丧考妣。
&esp;&esp;但紧接着,乌格齐的担心应验了。
&esp;&esp;就在他兵败逃亡北海不久,忽必烈一系的额勒伯克起兵杀死了恩克汗,夺回了汗位。
&esp;&esp;更致命的是,额勒伯克并不是什么雄主。
&esp;&esp;他志向远大,却没有相应的能力。
&esp;&esp;关键是,此人残暴耽于享乐,最大的爱好就是女人。
&esp;&esp;时常抢夺族内民女淫乐,包括部下的妻女也不放过。
&esp;&esp;北元残部再次陷入内乱。
&esp;&esp;一直叫嚣着要覆灭北元的朱棣,却在此时选择了收缩兵力。
&esp;&esp;“我们此时进攻,就是逼迫他们团结起来抵抗我们,是在帮额勒伯克统一内部。”
&esp;&esp;“我们收缩兵力,暂时没有了危险他们会继续内斗,直到耗尽最后一兵一卒。”
&esp;&esp;这是朱棣的原话,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。
&esp;&esp;事实也正如他所料,没了威胁的额勒伯克汗,一次又一次刷新自己的下限。
&esp;&esp;他的部下逐渐对他失去了忠诚,一场兵变已经在酝酿。
&esp;&esp;在更大的范围内,朱棡的计划也全部应验了。
&esp;&esp;在他正面击溃斡亦剌精锐之后,蒙古部落开始大面积的内附。
&esp;&esp;最关键的还是辽东方面。
&esp;&esp;兀良哈三卫虽然投降,却一直在默默反抗大明的同化。
&esp;&esp;这接二连三的消息传来,他们心中最后那口气也彻底泄了。
&esp;&esp;面对咄咄逼人的明军以及辽东总督蜀王朱椿,不得不一步步退让,逐渐失去自主权。
&esp;&esp;蒙古人的全面败退,受影响的还不只是他们自己,大明周边所有的少数部落全都被震慑到了。
&esp;&esp;很多原本不愿意臣服的部落,选择了坐下来谈判。
&esp;&esp;很多不愿意接受华夏文化教化的部落,态度也软化了下来。
&esp;&esp;受影响最大的当属云南的各部落。
&esp;&esp;可以说,目前大明境内反抗最激烈的,除了草原的蒙古人,就数他们了。
&esp;&esp;沐英父子镇守云南,朝廷陆续迁徙了数十万汉人过去,才勉强建立的初步的统治。
&esp;&esp;然而斡亦剌被击败的消息传来,各部落突然就变得老实了许多。
&esp;&esp;这让沐英松了一大口气。
&esp;&esp;-----------------
&esp;&esp;当这些情报汇总到京师的时候,群臣才真正意识到,朱棡这一战的影响有多大。
&esp;&esp;原本对他正面决战,造成大量士卒伤亡的人,也终于不说话了。
&esp;&esp;任谁都知道,如果没有这一战,陆陆续续死亡的人数加起来。
&esp;&esp;会比现在多十倍都不止。
&esp;&esp;消耗的钱粮物资更是无法估量。
&esp;&esp;可以说,朱棡用一万九千余人的阵亡,替大明避免了十倍百倍的损失。
&esp;&esp;也为大明经略草原,扫平了最后的阻碍。
&esp;&esp;老朱别提多高兴了,最近几天嘴巴都没合拢过。
&esp;&esp;你和他说啥,他都能扯到朱棡身上。
&esp;&esp;比如:
&esp;&esp;“陛下您吃了吗?”
&esp;&esp;“什么?你怎么知道老三打胜仗了?”
&esp;&esp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