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“这群朋友向少年道歉,并祈求他的原谅。”
&esp;&esp;“他们最开始不告诉少年真相,是想在临走前,感受一下他人发自内心的关心。”
&esp;&esp;“少年泪流满面原谅了他们,朋友们一个个在他面前消散。”
&esp;&esp;“他们都是笑着离开的……”
&esp;&esp;“落魄小兵最后离开,少年彻底完成了成长。”
&esp;&esp;“你要将这种层次感写出来,将少年的成长曲线描写的更加清晰,如此才是一个好故事。”
&esp;&esp;福清犹如醍醐灌顶,说道:
&esp;&esp;“原来如此,我将重点放在黄泉世界的描绘之上……难怪我总觉得有些怪异。”
&esp;&esp;“我马上去修改……晚膳我已经吩咐下人准备好了,你去用吧,不用等我了。”
&esp;&esp;说完就拿着书稿急匆匆离开了。
&esp;&esp;陈景恪心下莞尔,同时也由衷的为她感到开心。
&esp;&esp;在这个时代女人想找到自己的事业太难了,她找到了并为之努力,是一件幸事。
&esp;&esp;-----------------
&esp;&esp;时间流逝,很快上元节过去。
&esp;&esp;朱棡、朱棣等人也纷纷离开京城,前往自己的辖区坐镇。
&esp;&esp;每一位亲王离开,陈景恪都要陪着朱雄英去送行。
&esp;&esp;对于朱棣、朱柏他们,他没有多说什么,反而是和朱棡多聊了几句。
&esp;&esp;“最多百年寒冷期就要到来,届时西北会进入干旱少雨时期。”
&esp;&esp;“为了应对这个局面,河套和陕北正趁最后的温暖期恢复植被。”
&esp;&esp;“河西走廊经过无节制的放牧垦荒,土地荒漠化也非常严重。”
&esp;&esp;“晋王在开发河西时,需要留意这方面的问题。”
&esp;&esp;朱棡眉头微皱,不是嫌事儿多,而是这方面他实在不擅长:
&esp;&esp;“此事我不懂,你派人去给我做个计划书吧,我命人按照计划执行。”
&esp;&esp;陈景恪很是无奈,这一家子都学会当甩手掌柜了:
&esp;&esp;“好,正好白侍郎要去陕北,我让他顺路去一趟河西吧。”
&esp;&esp;白侍郎就是白英,因为治水的功绩,再加上后来整理历代治水得失,接连升迁。
&esp;&esp;现在已经是工部右侍郎了,不过主要负责的依然是水利方面。
&esp;&esp;这件事情说完,陈景恪又提起了另外一件事情:
&esp;&esp;“晋王需小心瓦剌部,暂时不需要对他们用兵,但必须将他们的情况摸清楚。”
&esp;&esp;朱棡想了想,说道:“瓦剌?这个部落似乎并不太强啊,且和北元若即若离。”
&esp;&esp;现在确实不强,可未来就不好说了啊。
&esp;&esp;上辈子可是给大明好好上了一课,并且创造了土木堡战神、叫门天子等名梗。
&esp;&esp;若非于谦力挽狂澜……
&esp;&esp;但勋贵集团精锐全失,也导致文官集团一家独大,为后续的各种隐患埋下了伏笔。
&esp;&esp;可以说,瓦剌改变了大明,也改变了华夏的历史走向。
&esp;&esp;算了,不说了,血压开始升高了。
&esp;&esp;陈景恪将这些杂乱情绪驱逐,说道:
&esp;&esp;“瓦剌现在虽弱,然拥有独立的部族和草场,只名义上遵从北元。”
&esp;&esp;“随着大明的接连打击,北元势力将逐渐瓦解,大批牧民会投奔瓦剌。”
&esp;&esp;“此消彼长之下,瓦剌的势力会逐渐增强,甚至有可能取代北元成为漠北之主。”
&esp;&esp;“当年大唐击败颉利可汗,不就让薛延陀捡了个便宜?”
&esp;&esp;“幸好唐太宗宝刀未老,在晚年将这个隐患给解决了。”
&esp;&esp;“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,消灭薛延陀也让大唐付出了一定的代价。”
&esp;&esp;“此乃前车之鉴,我们不可不防。”
&esp;&esp;“现在漠北最有可能取代北元的就是瓦剌,我们绝不可坐视其发展壮大。”
&esp;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