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耽美小说>情欲小说>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>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55节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55节(2 / 3)

现在你也知道他的打算了,觉得这个办法如何?”

&esp;&esp;徐达肯定的道:“好,此法我自然是赞同的,但需要谨慎施行。”

&esp;&esp;“我们的目的是扩张,不能羊肉没吃着,还惹了一身骚。”

&esp;&esp;朱元璋说道:“所以我才找你商量啊,打仗你比咱在行。”

&esp;&esp;“以后没事儿就琢磨琢磨,此事该如何进行。”

&esp;&esp;徐达点点头道:“一切都要先等解决了北元之后才行,至少也要将北元打残,再无力南下。”

&esp;&esp;朱元璋想了一下,说道:“景恪之前给我说了一个,永除草原隐患之法,你且听听是否可行。”

&esp;&esp;永除草原隐患?

&esp;&esp;徐达眼睛一亮,变得兴奋起来。

&esp;&esp;草原和中原的纷争进行了上千年,历朝历代想过很多办法,都未能解决。

&esp;&esp;若能在他们手里永除,那将是前所未有的大功绩啊。

&esp;&esp;朱元璋就将水泥筑城,划分区域安置北元各部落之法讲了一遍。

&esp;&esp;徐达如有所思的道:“划分区域安置各部落,看起来很像郡县制啊。”

&esp;&esp;朱元璋说道:“对,就是郡县制,只不过草原上是以部落为单位进行安置。”

&esp;&esp;徐达沉思片刻,说道:“可行,蒙古人的优势就是游走不定,咱们的大军去了他们就迁走。”

&esp;&esp;“等咱们的大军撤走了,他们再赶着牛羊回来。”

&esp;&esp;“有了城池就不一样了,咱们能囤积粮草驻军,让他们永远都不敢回来。”

&esp;&esp;“咱们可以靠着修筑城池,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……”

&esp;&esp;朱元璋说道:“这是在军事上,在民政上城池依然很重要。”

&esp;&esp;“前人之所以未能在草原上施行郡县制,就是因为缺少城池。”

&esp;&esp;“没有城池就没办法长期驻军,没有军队的弹压,草原部落就不会遵守朝廷划分的地界。”

&esp;&esp;“朝廷的各种政策,也无法在草原部落之中推行。”

&esp;&esp;“有了城池,这一切都不再是问题。”

&esp;&esp;“谁敢不遵守朝廷划分的地界,可以从最近的城池出兵剿灭。”

&esp;&esp;“只要能将他们固定在一个地方,朝廷的政策就可以推行。”

&esp;&esp;“比如施行教化,比如人口上限令。”

&esp;&esp;他们固定在一个地方了,朝廷才能更准确的掌握各个部落的人口。

&esp;&esp;等部落人口超过上限,就强制迁徙。

&esp;&esp;只要控制住了草原人口,就不用害怕他们起兵造反。

&esp;&esp;就算有部落造反,也只是局部。

&esp;&esp;不会再和现在一样,整个草原统一在一个声音之下。

&esp;&esp;朱元璋和徐达越聊就越觉得此法精妙。

&esp;&esp;徐达忍不住赞道:“若真依此法,或许大明真的能永除草原后患,景恪的点子是真多啊。”

&esp;&esp;其实两人都不知道,这个法子是满清用来对付蒙古人的。

&esp;&esp;按照盟、旗为单位,为各部落划分草场,随意迁徙者灭族。

&esp;&esp;满清的方法还不只这些,他们还引入喇嘛教。

&esp;&esp;这些喇嘛拥有崇高的地位却不事生产,全靠百姓供奉,弄的蒙古人争相出家。

&esp;&esp;此举既消弭了蒙古人的意志,让他们生不起反抗之心,又可以限制蒙古人的经济发展。

&esp;&esp;人口上限令,也是满清搞出来的。

&esp;&esp;为了限制蒙古人口,他们强行规定。

&esp;&esp;一家有多个儿子的,必须强制其中的一部分儿子出家当喇嘛。

&esp;&esp;而喇嘛是不允许娶妻生子的。

&esp;&esp;再加上别的政策,最终曾经纵横欧亚的强大部族,彻底没落。

&esp;&esp;陈景恪当然不会全盘效仿满清,他要做的是华夏族群强盛,蒙古也一样是华夏人。

&esp;&esp;现在大明和北元的问题,完全可以看做是兄弟阋于墙。

&esp;&esp;所以,宗教麻痹什么的,自然是不能用的。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