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耽美小说>情欲小说>大唐天将军> 大唐天将军 第691节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大唐天将军 第691节(2 / 3)

想,代表李瑄此刻的心境。

&esp;&esp;也让杜甫、王维产生共鸣。

&esp;&esp;第355章 王莽谦恭未篡时,天宝十三载

&esp;&esp;李瑄的《菊花》一诗寓意颇深,历经寒冷,而最终雕零。

&esp;&esp;可以延伸想象,是李瑄,是杜甫,也是王维。

&esp;&esp;杜甫和王维感触良多的同时,诗兴大发,各吟一首菊花,互相品读,兴致盎然。

&esp;&esp;他们逗留许久,跨过这开满菊花的小院,向日落的地方而去。

&esp;&esp;“子美,杨国忠将你的仕途之路断绝,我只能让你成为我的僚属,你愿意去西域吗?”

&esp;&esp;一番别样的游离后,回到驿站旁的酒肆饮酒,李瑄向杜甫询问道。

&esp;&esp;他知道杜甫不再为官后,诗风已然大变,但被被认为不是这个时代的主流。

&esp;&esp;比如杜甫不久前所作醉时歌。

&esp;&esp;清夜沉沉动春酌,灯前细雨檐花落。

&esp;&esp;但觉高歌有鬼神,焉知饿死填沟壑。

&esp;&esp;最后笔锋一转,甚至说道“儒术于我何有哉,孔丘盗跖俱尘埃”。

&esp;&esp;将圣人孔子,和大盗盗跖一起说出,作为“奉儒守官”,标准儒家的杜甫,很意味深长。

&esp;&esp;明显是明嘲儒术,实际上暗讽刺时政,乃至李隆基。以表达自己对国家安危的感慨,和自身遭遇的愤懑。

&esp;&esp;“郡王麾下人才济济,杜甫无能,家中也有妻儿照顾,无法再为李帅效力。”

&esp;&esp;杜甫婉拒李瑄的邀请。

&esp;&esp;以前他想济世安民,充满“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”的政治抱负。但经过数年为官后,心境大有改变。

&esp;&esp;从李林甫“野无遗贤”开始,他所看到的,所认知的,都打破他对政治的幻想。

&esp;&esp;他亲眼见证开元盛世,到天宝十载以后,化为黎民的哀叹。

&esp;&esp;为什么圣人会纵容五杨呢?谁又懂得苍生的苦楚呢?

&esp;&esp;那“会当临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的誓言渐行渐远。

&esp;&esp;而他的“恩相”李瑄,一心为国家,为苍生百姓,却罢相遭贬。

&esp;&esp;这无一不再打磨杜甫对政治的热情,以至于现在杜甫心灰意冷。

&esp;&esp;如果国家有难,他一定会义无反顾地帮助。但现在杜甫则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了。

&esp;&esp;家中有一些薄田,栽种一些果树、药材,杜甫自认为可以养家糊口。

&esp;&esp;“在西域为将,不是我的心愿。我一定还会再回来的……”

&esp;&esp;李瑄微微摇了摇头,惆怅地说道。

&esp;&esp;他的话没说完。

&esp;&esp;只是不知道再回来的时候,杜甫和王维会怎么看他。

&esp;&esp;他最希望的事情,就是让杜甫今生不再写下《三吏三别》。

&esp;&esp;他一定会做到。

&esp;&esp;“郡王再回长安,不仅仅是我的愿望,也是天下百姓的希望。”

&esp;&esp;杜甫以为李瑄要重回为相。

&esp;&esp;他已经看到盛世之下的暗流涌动,只有天水王重整朝纲,才能让大唐恢复开元年间的盛世。

&esp;&esp;“摩诘,有无念想,再度西去。”

&esp;&esp;李瑄又问王维道。

&esp;&esp;此时王维还担任文部郎中的职位,但只是挂了职衔而已,大部分时间称病在家。

&esp;&esp;由于文坛领袖的身份,杨国忠不想去搭理王维。

&esp;&esp;“虽向往西域之景,但我更不可能离开长安。”

&esp;&esp;王维向李瑄回答道。

&esp;&esp;他的心境已经变得不一样了,觉得自己再难涉足政事。

&esp;&esp;对自己的前途也不抱有任何希望。

&esp;&esp;王维有自知之明,知晓圣人在利用他“一代文宗”的身份,装扮盛世,粉饰太平。

&esp;&esp;“可惜!今日我们相约在白鹿原上,下次郊游饮酒不知是什么时候,希望还有下次吧!”

&esp;&esp;李瑄知道不可能,只是随便一问。

&esp;&esp;“郡王才华无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