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这孩子刚满月,就把一干人等迷得五迷三道的。
&esp;&esp;林如海可羡慕贾敏了,能天天在家吸娃。
&esp;&esp;林如海盘算着,想个法子解相思之苦:“什么时候能请到西洋画师,画一张你们娘儿俩的小相,我闲了可以拿出来看看。”
&esp;&esp;林如海当了爹
&esp;&esp;以后,越发黏糊吧唧的。
&esp;&esp;贾敏当了母亲以后,反而沉稳了不少,无奈笑道:
&esp;&esp;“你还不如去找以前咱们在姑苏见过的泥人张,他手艺捏的好。”
&esp;&esp;一个好主意,只是林如海总不能到翰林院去,还带着两个面人。
&esp;&esp;林如海笑道:“还是你聪慧,我叫人留意着。”
&esp;&esp;时间过得很快,小黛玉马上就满月了。
&esp;&esp;林家却没大办满月酒,就如史苗说的那样,人来人往的唯恐过了病气。
&esp;&esp;贾敏生个孩子,不是做个月子就能完全补回来,莫说贾敏,先前荣国府那四个哥儿,史苗也如这般。
&esp;&esp;先紧着产妇和孩子先养好,等到百日也好,周岁也罢,孩子长得有筋骨了,再怎么热闹也不迟。
&esp;&esp;荣国府那两个媳妇就知道这里面的好处,就看老太太虽然记挂着女儿,也没去打扰几次,只是问照顾贾敏的身边人问得勤快。
&esp;&esp;贾敏这边孩子满月,也只有荣国府的家里人来看。
&esp;&esp;贾赦运气不好,什么都没赶上,等他回到京城,外甥女出身都快两月了。
&esp;&esp;要说有些人嘴巴管不住,先前贾敏没孩子,背里有人念叨。
&esp;&esp;而今有了孩子,仍旧是有人嘴上闲不下来。
&esp;&esp;偏生还是贾政这边屋里的人,贾珠的乳母嬷嬷。
&esp;&esp;这人磨牙也不是一两次了。
&esp;&esp;今日嘴上又闲不住:“四姑奶奶添了孩子又怎样,老太太再怎么疼爱,偏生是个姐儿。”
&esp;&esp;也负责带贾珠的丫鬟听了却道:“都说先开花后结果,而今已开了花,后面就会结果了。”
&esp;&esp;不想这嬷嬷神神秘秘,拍了拍丫鬟的肩膀:
&esp;&esp;“你知道什么,这林家几代单传,如今来的是个姐儿,占了位置,后面还有哪一个?”
&esp;&esp;小丫鬟不信,转头去拿针线篮里面的剪子。
&esp;&esp;嬷嬷见人不理她,更要说自己的歪理:
&esp;&esp;“要我说,这四姑奶奶真存了养儿子的心,不如把姐儿送出去养,给哥儿腾位置,我老娘村里就有这样的事!”
&esp;&esp;那丫鬟觉得她烦,抄起篮子就走:
&esp;&esp;“先生说了,平日少议论旁人家事,姑奶奶的事与您什么相干?”
&esp;&esp;丫鬟走出去几步,回身又好心提醒她:“哥儿去进学了,您闲着发慌,也别乱说话。”
&esp;&esp;满家里有的是人,这嬷嬷原本嘴上就不紧。
&esp;&esp;但她奶了贾珠一场,平日照管还算上心。
&esp;&esp;如今还改不了这毛病,二房奶奶关氏心里就有计较。
&esp;&esp;近朱者赤近墨者黑,这乳母行事越来越拿大。
&esp;&esp;她定了主意,事先要和贾政通口气:
&esp;&esp;“那嬷嬷嘴上不好,原先看她奶了哥儿,留着情面,越是这样下去,怕要惹事生非,刚好她儿子要出去,我就让他们一家子都走了。”
&esp;&esp;贾政看见奶奶脸上带着倦色,打消了深究的念头,家里因为婆子丫鬟口角出的事不是一件两件。
&esp;&esp;贾政点头:“你看着办就是。”
&esp;&esp;过了几日,太医惯常来给史苗诊平安,史苗没诊出来什么,却号出二奶奶又有了喜脉。
&esp;&esp;贾政这一趟却比往日心更热。
&esp;&esp;如今事业上稳定了,反而对此事更加上心:
&esp;&esp;“咱们家有四个哥儿,要是能有个姐儿,最好不过,怪不得前几日奶奶神情恹恹的。”
&esp;&esp;史苗也觉得好笑,贾政性子一直有点闷闷的,难得见他情绪如此外露。
&esp;&esp;大房媳妇有两个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