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卫生院的同事们,跟着吃了三天的肉,又改善一回。
&esp;&esp;自那以后,洛清微身边就多了俩小跟班儿。
&esp;&esp;沈家的两个姑娘,一星期能来三回,人家也不说专门来帮着干活儿的,这次来福利社买个本子,下次到福利社买支笔,再下回来买包盐,反正都是顺道儿来看看洛大夫,问问药草上的知识。
&esp;&esp;然后顺手就给把卫生院的地都给扫了,菜园子给收拾出来了,腌菜缸都给刷得干干净净了……
&esp;&esp;沈默三年假期攒一起,能休两个月,在家里也不闲着,老太太和大伯母隔三差五的让给洛清微送东西。
&esp;&esp;卫生院的人都知道,沈家姑娘跟洛清微学中医,王海成和唐淑华都是西医,于咏秋是护校毕业的,中医中药都不熟,都教不了。也不嫉妒,跟着时不时的打牙祭,也不错。
&esp;&esp;慢慢的,都混熟了,张凤英嫌弃跟洛清微一个屋住着吵,自己搬去西屋跟于咏秋住。
&esp;&esp;东屋就剩下洛清微自己,沈家俩姑娘有时候干脆就住下,跟她做伴儿。
&esp;&esp;洛清微教她俩认穴位,还教一些小妙招,比如感冒了鼻子不通气,按哪里。头晕按哪里,上不来气按哪里,来月经了肚子疼怎么缓解,生产后排恶露按哪里,下奶怎么按。常见的小毛病,怎么按压,有效。
&esp;&esp;让她们姐俩一个趴下,她在身上做示范,另一个在旁边看。教一遍,姐妹俩交换位置再教一遍。
&esp;&esp;俩姑娘学得特别认真,说梦话都在记穴位。
&esp;&esp;互相在身上试,回家了在大伯母和三个嫂子身上试,还别说,真给把身上的一些小毛病缓解了,这才给老太太按,姐妹俩换着给老太太洗脚按脚,老太太自己说,身上都松快了。
&esp;&esp;这是学得好呢。
&esp;&esp;沈家老二沈金库听说了这个事,想了法子,弄了些木耳蘑菇,又求着过路的列车员帮着从省城带了红毛线、红尼子布料。这些都是最紧俏的东西,不是有钱有票就能买到的。他们在铁路上,又靠着林场农场,能弄到山货和粮食,来回跑火车偷着倒腾这些,认识人多,才能弄来。
&esp;&esp;老大沈宝仓两口子大老远坐火车去了趟市里的百货大楼,给买了一双毛皮靴子,大小是沈云量了洛清微的鞋确定的。回来又给织了两双毛袜子。
&esp;&esp;这些是给洛清微自己的,卫生院里都跟着受益。平时的粮和菜都是农场定量,今年冬天,沈家给拉来一车白菜一车萝卜和土豆,还有一些杂菜,他们家菜园子大,种的菜多,一半人日常还不在家吃饭,菜多。
&esp;&esp;有这些,卫生院今年多腌了一缸酸菜,两大坛子咸菜。至少今年菜不用算计着吃了。
&esp;&esp;再加上沈家四个兄弟,得空了上山偷着弄点儿野兔在河里捞点鱼啥的,给送到卫生院,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,都是本乡本土的,自家也指着这些打牙祭,谁管呀。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只要不过分,悄悄的,全当不知道。
&esp;&esp;东西送过来,老马在后院悄悄的收拾了,做晚饭的时候炖上,卫生院晚饭吃得晚,又离远居住区,谁也不能知道,隔三差五能见着荤腥。
&esp;&esp;这就很不错了,不过分,又不犯啥毛病,有李院长镇着,谁也不敢来找麻烦。
&esp;&esp;沈家的姑娘在卫生院待着,就很受欢迎。
&esp;&esp;别人家有没有羡慕的?
&esp;&esp;肯定有。
&esp;&esp;但没法儿啊,不说自家的孩子有没有那个慧根,家里也供不起。没人家沈家人的手艺,挣不来活钱儿,指着挣工分养家,不挨饿就是好日子了,还想啥。
&esp;&esp;再有舅舅那边儿时不时的托人捎带过来的吃用,洛清微的小日子,过得真是挺舒坦的。每个月发的工资,基本攒下来,没啥花销。吃的好,住的好,跟在京城比,也没差什么。
&esp;&esp;本来想着,就这么着消消停停的待着等回城,就挺好的。
&esp;&esp;谁能想到,意外就来了呢。
&esp;&esp;“沈云,快去河边看看吧,你妹沈莲跟人打起来了,河没冻瓷实呢,掉河里能冻死,快去拉架。”
&esp;&esp;沈莲去河边找柳条,要编柳条筐,沈云在后院收拾四哥才送来的两只野兔,没跟着去,这怎么就打起来了呢?
&esp;&esp;放下手里的活儿就往外跑,洛清微也一起出门,怕真有个意外,她得救啊。
&esp
耽美小说